塔山之战时,国军有一个团的部队,战术很奇特。
这支部队一手提着大刀、一手握着手枪冲锋,被解放军的火力大量杀伤,仍然死战不退,后面跟着督战队,发现有后退的,就地枪毙,所以都不要命的冲锋。
后来审问战俘时才发现,这支部队是来自台湾省的,抗战胜利后,黄维(后来的12兵团司令长官)去组建的台湾省青年军,也学武士道那一套,遇到硬仗,习惯用冷兵器搞集团冲锋。
1940年,塔山之战爆发。在此次战斗中,国民党军队经历了一场激烈对抗。
面对战场上的僵局,蒋介石对将领们的怒斥凸显了他对快速取胜的迫切渴望。为了改变战局,蒋介石调动了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的东北剿总直辖的独立95师,希望以此精锐部队主攻塔山,一举突破僵持的局面。此外,他还斥巨资招募了一批亡命之徒,组成了一支特别的“敢死队”,试图以生命为代价突破共军的防线。
在1945年9月13日的清晨,塔山的战斗场景异常惨烈。随着天空逐渐破晓,数十门舰炮与十几架飞机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军队的防线发起了前所未有的轰炸。巨大的爆炸声和密集的炮火把夜色中的阵地照亮,爆炸的光芒和冲击波在战士们的视线中形成了一片混乱。此时,独立95师以及其它几个师的部队正集结完毕,准备向4纵的铁路沿线阵地发起全面攻击。
独立95师作为攻击的先锋,配合8师、151师及暂编师,共计数万士兵,采取了经典的双翼夹击战术。他们的目标是打破共军的防线,直接攻占塔山。95师的士兵们在浓烟和爆炸的掩护下,试图穿透前线的抵抗。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有力,但所面临的挑战同样巨大。4纵的守军,尤其是28团,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仍坚守阵地,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
随着战斗的持续,独立95师多次试图通过集体冲锋来突破28团的防线。每一次冲锋,他们都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前进,却每次都被28团有条不紊的反击所阻止。尽管95师在数量和装备上占优,28团的战士们利用地形和临时工事,有效地利用每一次敌军冲锋的间歇,进行精准的反击。共军战士们在接连的攻防中表现出极高的耐力和战斗意志,他们的坚守使得敌军屡次冲击无果,而这也使得95师的伤亡数字急剧增加。
午后的战斗更为激烈,炮火轰鸣,28团所在的防线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两条至关重要的电话线,包括一些埋设于地下的线路,都被炮火连根拔起。28团的通讯变得极为困难,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战术协调与后勤支持。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28团的电话兵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英勇。他们在炮火中冒险奔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恢复通讯线路。这些士兵不顾自己的安危,用他们的生命确保指挥链的畅通无阻。
吴克华将军在这种紧张的战况中,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前往前线观察敌情,并亲自指挥部队。他的领导不仅提供了战术上的指导,更在士兵中激发了必胜的信念。尽管敌人的兵力和火力都达到了顶峰,吴克华和他的部队的坚持与勇敢,最终使得这一天成为了塔山守军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天,他们以少胜多,成功守住了阵地。
那一天,敌军的兵力投入之大、火力之猛和进攻之凶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正如历史多次证明的那样,数量和火力的优势并不能总是转化为战场上的胜利。名为赵子龙师的敌军精锐,在塔山的英雄阵地前也不得不承受惨重的损失。当天黑之后,尽管战斗暂时告一段落,幸存的士兵们并没有时间休息,他们必须赶忙修补被破坏的防御工事,为可能到来的下一波攻击做好准备。